推“混血”锅包肉、茶室玩跨界 他们为推销中餐也是蛮拼的!
近期,媒体关于海外中餐卫生的报道引发关注。
报道称,纽约一家非华人经营的中餐厅把“干净的中餐厅”标语挂在店门口,引起华人中餐业者的不满。近年来,虽然中餐在海外圈粉无数,但提到中餐很多人仍存偏见。对此,中餐业者普遍表示,要提升中餐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以改变当地民众的刻板印象。
想靠黑中餐走红?这家美国人开的“中餐馆”被网民“锤爆了”
北京参考消息网报道,最近,纽约新开了一家“中餐馆”,却被网民痛批“抹黑中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家名为“幸运李”(Lucky Lee’s)的餐馆是由一对白人夫妇开办的。餐馆老板阿丽尔·哈斯佩尔一直希望在社交媒体上打造健康、精良的“网红”餐厅形象。然而,惹出争议正是因为餐馆的广告宣传:“我们使用的是改良过的、‘干净’的美式中餐食谱”,“你吃完捞面后会感到恶心吗?等你吃了我们的面再说吧。不油腻、也不咸”。很快,这些措辞在网上引发大量批评。
不少美国网民认为,餐馆老板阿丽尔根本不了解真正的中餐,却想靠着黑中餐火一把。有人发文指责称,该餐馆故意堆砌各种对中国食物的刻板印象,如暗示中餐“不干净”,声称传统中餐只有味精、油脂和淀粉,借此强调,终于有家“干净”的中餐馆了。
阿丽尔还说自家的“中餐”里完全不放味精,“因为人们声称对味精有不良反应”,不过她同时也承认没有科学证据能证明这点。当有人质疑餐馆老板这种宣传是不是加剧了人们对中餐的刻板印象时,阿丽尔对媒体是这样解释的:“我喜欢美式中餐,因此我做了一些调整优化。我从来没有想要贬低中餐文化,我们的餐厅是想赞美中餐文化。”
阿丽尔同时还声称,自己对中国文化已经很尊重了,因为餐厅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幸运竹子”和玉石。然而大部分美国网民对此却并不买账,在美国点评网站Yelp上,“幸运李”的页面已经被负面评论“淹没”。
有网民写道:“希望这家涉嫌种族主义文化挪用的餐厅破产。”还有网民表示,这家餐厅使用带有种族主义意味的比喻,把自己定义为比传统中餐馆更好的餐厅,简直莫名其妙!还有人耿直地指出:你家的菜也不好吃啊!
这场围绕中餐的舆论风波也引起了多家美国媒体的关注。《华盛顿邮报》对此评论称:“幸运李”的开张简直是一场“灾难”:但它并非凭空倒霉,而是因为多次犯错。
面对潮水般的批评,餐馆老板发文回应说,“我们在谈论菜品时,不涉及其他餐厅”。但却只字不提道歉。
在这篇被美媒认为“并无诚意”的声明下面,网友们自然不买账。“她把所有中餐都等同于多油、高盐、煎炸的菜肴,简直太侮辱人了!我爱去的中餐馆菜单上都是健康低钠的菜品。”。“一周吃三次中餐,从来没有头痛或恶心。那些所谓的中餐不健康的言论本来就很片面。”
《时代》周刊网站注意到,其实,这不是第一次“西式中餐馆”遭到类似舆论批评了。
两个月前,世界名厨戈登·拉姆齐团队的“幸运猫”在英国伦敦开张前打出标语“一家正宗(地道)的亚洲餐厅”,但是这家餐厅连一位亚洲厨师都没有。而另一位名厨安德鲁的“幸运板球”餐厅也遭遇过此类争议,他被批评刻意贬低美国的中餐馆,只为宣传自家餐厅。
美媒认为,这些争议都涉及一个愈发受关注的“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问题。《旧金山纪事报》的美食评论家何承熙(Soleil Ho)就指出,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跨文化餐饮,而是烹饪的人对于该文化的尊重不够。餐饮文化挪用的前提是厨师对中餐文化的尊重。正如一位外国网友所说的,我们希望这些想要开中餐馆的人到亚洲长长见识,尝尝中国菜然后学会尊重中餐文化。
环境差、不干净、虐待动物……中餐馆频频被抹黑
另据中国侨网报道,最近,一名美国网民在脸书发文声称“在中餐馆吃饭发现蛆”,引发轩然大波。这名叫Stewart的网友在帖文中说:“长城中餐馆餐桌上的餐纸盒里有蛆,令人反胃,我们再也不会到这家餐厅吃饭了,我正在跟卫生局联系”。
卫生局隔天到餐馆检查,结果发现餐纸盒内的“蛆”,只是餐纸棉絮。据悉,这家位于印第安纳州可可摩市的长城自助中餐馆(Great Wall Buffet)已经营超过20年。此番被抹黑后,餐馆生意大受影响。
目前污蔑中餐馆的贴子已经删除,但中餐馆的代表律师说,为保护商誉,决定不再纵容类似恶行,已向法院提告,并请求合理赔偿。
这其实不是中餐馆第一次被“抹黑”了,现在海外中餐馆遍地开花,但真正登上“ 大雅之堂 ”的却是凤毛麟角。在很多人眼中,中餐馆依然被贴着低端、不干净、不卫生的标签,由于这些刻板印象,中餐馆可没少背黑锅。
2018年6月,芝加哥英格伍尔德区“China City”中餐馆员工在后院荒地挖了一袋土,准备回家种花用,没想到视频被上传社交媒体,被网友误传成杀狗。视频被疯转9万多次,阅读量超过425万,引来了大批谩骂……
事情发生后,芝加哥市卫生局、警察局到该店检查,证实店铺并未杀狗,而且除了个别食材保存问题等小缺失,并无其他卫生问题,而莫名背上黑锅的“China City”生意大受影响。
2017年9月,加拿大一家游戏公司开发的名为“肮脏中餐馆”的游戏引起了全球华人的抗议和抵制,因为游戏内容包括华裔厨师将垃圾煮成食物供给顾客、偷税漏税、残杀动物等,充满对中餐馆的各种误解、抹黑、侮辱。舆论压力之下,开发商最终发表声明向华人道歉,并宣布停止发行这款游戏。
2017年7月,墨尔本一家名为《周日问询报》的媒体刊登了一则新闻,新闻中说一家位于墨尔本唐人街的中餐馆因为用老鼠肉做菜被查封了,文中还有配图,看起来是有鼻子有眼儿。
事后,当地警方证实这不过是一则假新闻,报道中不仅没有餐厅具体的名字和地址,配的老鼠肉照片,其实是一种宠物食品的照片。
太油腻、味精多、热量高……中餐常常被误解
不仅对中餐馆存在着刻板印象,在海外,不少人对中餐也存着各种各样的误解,比如太油腻、盐太重、味精多、易发胖、不健康等等……
2019年3月,西班牙媒体《机密报》发布了一篇题为“在中餐厅吃饭使人发胖:小心那些高热量菜肴”的报道,一些高热量中餐菜肴被称为“最不推荐的菜”,其中就包括柠檬鸡、糖醋里脊和辣子鸡等。
这不是中餐第一次被黑热量高了,2016年11月,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在“餐厅经营诀窍”节目中说,中国菜热量高到令人咂舌,堪比垃圾食品。
在这期节目里,主人公柯林斯一家点了中餐外卖,包括两份素春卷、两份紫菜、一只脆皮鸭、一份港式酸甜鸡肉、两份蛋炒饭、两份炸鸡炒面。节目组称,光是这一顿餐就包含15000卡路里,超过一整天的健康标准。
除了黑中餐热量高,还有人说中餐含盐量太高。2018年3月,一家英国媒体发文称,英国一个名为“减盐行动”的健康公益组织在分析了150多份中餐菜肴之后发现,其含盐量普遍高,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国外,还有一种说法叫做“中餐综合征”,1968年,一名美国医生发表了一篇短文,描述了吃中餐后突然出现的四肢发麻、悸动等症状,猜测是由于中餐里添加了味精所致,这一消息被媒体炒作,“中餐综合征”就诞生了。
之后,人们几乎总是把中餐和味精联系在一起,海外不少中餐馆不得不在门口挂上“NO MSG!”的标志。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味精与“中餐综合征”并无绝对的关联。
为改变刻板印象 他们一直在努力
中新社报道,事实上,为扭转偏见、打破刻板印象,海外华人中餐业者一直在积极努力,尝试打造中餐新形象。
纽约唐人街举行中国春节游行(中新社/资料图)
“当地人对中餐存在误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西方饮食文化和习惯存在差异,因地制宜改进菜品,对中餐馆的经营来说是个有效途径。”加拿大华人中餐业者于先生说,他的餐馆推出了符合当地民众口味的套餐,调料用当地人喜欢的酱汁替代,也不采用其难以接受的食材。
无独有偶,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家中餐馆推出了一道“创意锅包肉”,尊重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用鸡肉代替里脊肉,蜂蜜、番茄酱、黄油调制出秘制甜酱勾芡。这道中俄“混血”锅包肉征服了俄罗斯的“吃货”。
“了解中餐制作过程有助于消除偏见。”华人冯先生在洛杉矶经营一家饺子馆,为了让顾客了解中餐的制作过程,饺子馆操作间的玻璃是透明的,客人可以全程观看饺子的制作过程。
华人业者还在改进用餐环境和用餐体验方面下功夫。当下伦敦非常潮流的中餐馆Chinese Laundry的老板任女士说,餐厅的设计和装修都是自己亲自做,学产品设计专业的她将设计理念和美学知识运用到了餐厅建设中。
还有华人业者通过创新经营模式,让百年老店焕发新生机。纽约唐人街的早茶店南华茶室,如今不仅贩卖早茶,还承办了各种活动,举办中国文化主题展览,推出了相关的周边产品,很受当地食客追捧。
美国中餐联盟主席朱天活表示,提升中餐的服务水平也是扭转刻板印象的关键。他举例说,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很多中餐服务员把菜送上桌后没有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这使客人对中餐了解不足,也不敢品尝新的菜品。
“希望海外中餐业者学习现代中餐烹饪技术、提升餐馆管理服务水平,在保留中餐特色的同时尊重当地民众的口味”,朱天活强调,完善自身是关键,要让各国民众真正认识和了解中餐,提升中餐在海外的地位。
近期评论